【硕士】校园建筑能耗诊断与围护结构改造
授予学位:硕士
学位授予单位:东南大学
学位年度:2009
论文从我国高校的建设发展现状和能耗特点出发,横向比较了不同气候地区高校的用能情况,提出了校园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。
本文主体由三部分(共6章)组成:第一部分(2.5章),对校园既有建筑的能耗诊断;第二部分(6章),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的技术措施;第三部分(7章),围护结构改造的经济效益分析。
第一部分,首先用SwOT节能分析法从宏观角度确定校园内需要优先被节能改造的对象,然后用敏感性因素分析法在这些对象中选出“典型建筑”,即在建筑类型、建造年代,结构类型,体型上均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建筑。在文中笔者以北师大教四楼(文史楼)为例,用DeST软件模拟计算出建筑能耗和节能潜力。紧接着,通过系数修正的方法计算出非典型建筑的能耗,这些修正项包括围护结构传热系数,体型系数、窗墙面积比和遮阳系数。就此得出了所有建筑的耗热量和节能率,完成对北师大既有建筑的能耗诊断。
第二部分,详细分析了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的技术措施:外墙改造的重点在于保温材料的比选,保温层厚度的确定;外窗改造的重点在于降低传热系数,提高气密性,改善遮阳措施;而“平改坡”和增设保温层是屋顶改造的重点。
第三部分,论文以教工住宅为例,用性价比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来表征节能改造的效益,其中性价比是了节能量和投资量的比值,而动态投资回收期反映的是资金的时间效应。论文最后一章总结了研究成果,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。对开展更为广泛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